郑玉东,男,汉族,学士学位,中共党员,主治医师
现任宛城区汉冢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1995年刚毕业,郑玉东就被安排在宛城区汉冢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乡镇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乡镇外科医生比较缺少,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7年他先后在市中心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学习两年,其间他立志做一名好医生。在带教老师精心指导下,通过自己勤奋学习,他已能熟练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其手术,对于一些常规手术都能熟练操作。由于勤奋好学、业务熟练,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学习期间,老师曾建议他留院工作,他毅然放弃了这次大好机会,决定回乡镇医院干一番事业。因为他知道乡镇医院需要外科医生,所以他义无反顾回到了自己曾经工作的乡镇医院。
作为一名外科医师,郑玉东深知要真正为百姓解除病痛,没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外科团队是不行的。回院后,他积极组建外科人员,从门诊到病房,再到手术室,每件工作他都亲力亲为。通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外科的就诊量成倍增加。他让患者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服务。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他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时间。整日在门诊、病房、手术室之间忙碌。
记得有一次,有一位艾滋病患者因外伤造成液气胸,没钱医治,多家医院拒收。郑玉东的同事都劝他不要收治。看着患者及其家属无助的眼神,他毅然决定收治该患者。此时患者已呼吸困难,两唇发绀,皮下气肿。他通过认真检查制定了严密的手术方案,由于是艾滋病患者,别人不愿意与他同台手术,随后他独自一人完成了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患者症状逐渐减轻,半月后痊愈出院。
还有一次,有位70多岁的急性阑尾炎男性患者,在一村诊所治疗,病情不见好转,疼痛逐渐加重,诊所医生建议患者到医院找郑玉东。来院后,通过询问病史及相应检查,确诊患者为急性阑尾炎。此时患者已出现腹膜刺激症状,体温也升至39.6摄氏度,需做阑尾切除术,不然引起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患者一听说要做手术,泪水顿时流了下来,原来患者为一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平时靠政府救济生活。他听后劝说老人先治病要紧,随后的事他与院领导反映情况。因岁数大,手术后患者无人照顾,他一边看病一边照顾老人,晚上还与老人住在一起,一直到老人痊愈出院。临走时,老人紧紧拉着他的手,泪水又一次涌了出来。
2008年,这一年对他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宛城区汉冢乡卫生院,这个曾经有过辉煌和骄人业绩的乡镇卫生院,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到了濒临倒闭的地步,老百姓享受不到乡镇医院的惠农政策,大小病都要到城区看。为解决宛城区汉冢乡卫生院现状,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非常重视,由区卫生局副主任科员兼人事股股长柳永召为首,重新组建乡卫生院。当时,没有几个人愿意去,郑玉东作为业务骨干被抽调去宛城区汉冢乡卫生院工作。经过几天深思熟虑,他毅然决定去那里干一番事业。
刚到宛城区汉冢乡卫生院,他就看到院内杂草丛生,门诊、病房灰尘遍布。他带领大家拔草、打扫房间、规范各科室。可一切就绪了,患者却寥寥无几。因老百姓对医院已失去信心,宁愿在村诊所、城区内医院看病也不愿到该卫生院就诊。鉴于现状,他带领大家走遍了汉冢乡16个行政村,发传单,讲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患者由少到多,由不信任到信任,逐渐从第一个月的医疗收入9000多元到现在的每月医疗收入50多万元。这期间他坚持吃住在医院,很少回家。他总是充满信心带领大家为汉冢乡卫生院能更上一层楼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