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人民医院王晓
王晓,淅川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十余年来,她刻苦钻研业务,勇挑重担,扎实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乐于奉献,关爱病患,诠释中华“医者父母心”的良好医德,用行动恪守“终身纯洁,忠贞职守”的执业信条。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这场宏伟的世纪移民迁安中,王晓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积极参加医疗保障队,冒着严寒酷暑,为乡亲们开展健康教育。2011年6月,马蹬镇吴营村第二批移民搬迁启动,该村地处沿库山区,道路崎岖,加之连日下雨,道路泥泞不堪,王晓随医疗队艰难地穿梭在各个自然村,她的双脚早已磨破,却不肯休息忍着疼痛逐家逐户对移民群众进行健康排查。一位孩童因为淋雨受凉高烧至39.3℃,王晓迅速为孩子注射药物并反复擦拭他的身体,直到小孩退烧,她才一瘸一拐地和队友们赶回医疗队营地。经过两年奋战,王晓所在的医疗队共完成涉及8个乡镇、66个村、6万余人移民搬迁医疗保障任务,实现“零伤亡、零疏漏”的预期目标,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扬,也在那火热的移民战场上留下了一抹亮丽而清新的独特风景。
重症监护病房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生死之门”,是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王晓已经在这里坚守了六年。为了这份坚守,她连续6个春节值班,往往在紧张甚至惊心动魄的忙碌中度过除夕之夜,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2014年除夕之夜,一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因使用阿托品后出现妄想症,突发躁狂,病人跳上窗户欲往下跳,危急时刻王晓一个箭步冲上去,拼命抓住病人阻止其跳楼。病人狠狠击打王晓,她强忍剧痛仍不松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病人被成功救下并安抚在病床上,而王晓洁白的工作服已被鲜血染红了一大片。
作为一名平凡的护理工作者,王晓不仅拥有娴熟的技能,还有一颗赤诚的爱心。2015年的10月,一位10岁的女童李文静,全身被野山蜂蜇30多下,小脸已经肿的眼睛都睁不开,生命垂危送进医院。文静的奶奶哭着对大家说,文静一岁时妈妈离家出走,爸爸随后出门打工杳无音讯,奶孙俩相依为命。懂事的小文静为减轻奶奶的负担,趁国庆节放假时间到山上捡橡杍,不幸被马蜂蜇伤,家庭贫困没有医药费。王晓了解情况后从家中拿来干净的衣服给小文静换上,煮粥喂她喝,小文静疼痛难忍,不停地喊着“妈妈”,她立马拉着小文静的手说“别怕宝贝,妈妈在这里”,安抚她的情绪。她向院领导汇报申请贫困爱心救助费用,随后带领大家纷纷献爱心捐款,全力以赴救治小文静。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小文静病情慢慢平稳。随后王晓和她的团队向淅川爱心联盟、河南电台发出求助,寻找小文静的父母,希望他们一家能早日团圆。小文静康复出院后,王晓和她的同事们多次到家里探望,给他们送去了关怀和温暖。
做好护理工作,不仅要职业道德高尚、护理服务优质,还必须要有娴熟的业务技术。自参加工作以来,王晓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在提高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她积极参加医院护理部和科室的以“三基三严”为基础的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曾获得技术比武一等奖、演讲比赛优胜奖、知识竞赛二等奖,连年被评为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淅川十佳护士等,并在2015年南阳优质护理服务理论比赛中进入全市前15名,在全市技术比武中也取得优异成绩。她积极学习专科业务及技术,2011年主动申请到上级医院进修并取得了NICU护士合格证,掌握了高难度的腋静脉穿刺法,回院后通过传帮带使大家都掌握了此项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患儿尤其是新生儿早产儿的痛苦;2014年服从医院安排,奔赴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ICU并取得了“河南省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合格证”,熟练掌握运用呼吸机、动脉血气分析、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仪器,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
有人说,ICU是一个很有成就的科室,可以亲身见证生命的奇迹;有人说,ICU是一个又脏又臭、死气沉沉的科室,肩上的压力比任何一个科室重;还有人说ICU是鬼门关、传说中的“生死之门”,但王晓始终认为,ICU是与病魔抗争的战场,这里有她们的笑脸、责任和坚守,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