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探访
孩子想单独乘扶梯,引来家长呵斥
昨天,在南京河西一家商场,记者看到很多市民乘坐手扶电梯上上下下。记者留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一名10多岁的孩子正准备上扶梯,身后的家长立刻大声呵斥:“谁让你一个人上电梯的,和我们一起走!”听到家长的话,孩子赶紧停下了脚步。这两天电梯事故频发,显然让不少家长心有余悸。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南京自动扶梯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地铁站进行了探访。记者从南京地铁了解到,目前南京地铁线路较长的1、2、3号线使用的自动扶梯有近300部,地铁方面对于车站自动扶梯的检查保养一直很重视,自动扶梯属于特种安全设备,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来使用和维护。每天都有专业的几十人的团队在为地铁车站的自动扶梯服务,在地铁暂停运营的时候,相关技术人员都会对电梯进行保养,并在使用前对电梯进行“热身测试”。
扬子晚报记者在地铁站发现,每一个自动扶梯的进出口踏板处,都贴有醒目的黄色提示语。上行一般写着“请握扶手”;下行则是“请勿停留”。不少乘客表示,这些提示语看起来很贴心。在每部自动扶梯底部和顶部位置,还有语音播放器,提醒乘客握好扶手带,注意脚下站稳,如发生乘客跌倒、物品被夹等紧急情况,立即使用自动扶梯端部的紧急停止按钮停止电梯运行等话语。
专家辟谣
扶梯两端第二块踏板不能踩?假的!
昨天在网络上,一些网友以及不少官方微博都在转发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内容是进自动扶梯前、出自动扶梯后各有三块踏板,其中中间的踏板下方是空的,属于盲区,不安全不能踩。扬子晚报记者也就这一说法请教了南京地铁有关技术人员,该人士表示,目前南京地铁使用的自动扶梯载重量的标准是很高的,完全能够经受住地铁高客流的考验,而且扶梯都安装了防逆行保护装置。对于进出踏板存在盲区一说,该技术人员表示并不赞同,扶梯进出口的金属盖板是方便乘客过渡的,“中间那块踏板下方的确是空的,因为要方便维修人员进入扶梯内部检修,但是不能站人,不能踩这一说法肯定是不对的。”除此以外,一旦踏板松动或者被拿开,有的自动扶梯都会有保护装置,就像紧急停止按钮的功能一样,工作中的扶梯会自动停止。
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电梯分委会委员黄文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任何一个质量过关的扶梯,这三块踏板都是安全的,而且并非只有第二块踏板下面是空的。三块踏板下面都是有空间的,只是空间大小不同。安装好的扶梯,这三块踏板都是固定好的。因此质量过关的扶梯,大家可以放心乘坐。
听听专家怎么说
看到电梯就害怕,说明你“太敏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主任指出,最近的公共安全事件,容易诱发公众广泛性焦虑,这些影响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会逐渐消失,但是小部分情绪敏感、心理耐受力比较弱的人,就可能产生焦虑。但是这些恐慌、焦虑主要是一过性的,一般不会长时间的存在的,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认知造成的。随着事件的淡出,恐慌也就会慢慢消失。需要指出的,一般情况下电梯还是比较安全的,“电梯吃人”事件的发生几率还是很小的,不需要过度的恐惧。袁勇贵说,由于手扶梯产生恐惧遇到的不是很多,但是对于直梯有恐慌情绪确实大有人在。有一种叫做“幽闭恐惧症”的疾病,对于直梯一般都是敬而远之的。他曾经遇到过一位患者,由于在几年前,曾经被关在电梯里几分钟,自此之后,就再也不敢坐电梯了。每次坐电梯,如果是一个人坐电梯就会觉得如果自己再被关在电梯里,没有人救她怎么办;如果是很多人乘坐电梯,又会觉得胸闷气短喘不过气来。袁主任指出,病人产生这种心理反应,其实跟本身敏感、内向的个性有一定的关系。
治疗恐惧症,就要主动面对恐惧场景
袁勇贵教授介绍,对于乘坐电梯的恐惧,并不能算是恐惧症或焦虑症。只有连续发生6个月以上,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才是恐惧症或者焦虑症。一旦状况持续,不能缓解,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时,这就需要到医院看心理科医生,进行系统治疗。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理咨询科王军副主医师说,对于恐惧症的治疗,目前的心理疗法主要有两种,最常用的就是系统脱敏法,这是目前治疗恐惧症最安全而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由医生设定“阶梯”性恐惧值,并让患者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恐惧的事物之前或场所中,令患者的感官逐步接受刺激,使之对刺激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症状完全消失。这种方法较为缓和,容易为患者接受。
还有一种叫满灌法,但这是一种骤进型的行为治疗方法,将患者骤然置于恐惧事物之前或场所之中,采用想象的方式,或把患者直接带入他最害怕的情境。鼓励患者想象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心理医生在旁边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恐惧情境中的细节;或者使用录像、幻灯片放映最使患者恐惧的情景,以加深患者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患者采取闭眼睛、哭喊、堵耳朵等逃避行为。“当然,满灌法我们是不提倡的,也不适用于一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