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业胜徐徐心理
晚上督导小组讨论个案,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自恋型人格,强烈得唤起了一些我自己的感受,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很多来访者和小组成员,以及那些关于自恋的种种理解,那些华丽丽的外表,那些超强的能力,那些付出巨大代价也要努力成为赢家的人。他们努力的奋斗,掌握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财富,吸引更多的关注,建构一个个外在光环,努力的证明自己的完美和优秀。而细细感受下去,似乎总有哪里不对,华丽丽的后面,仿佛有个洞,多少的赞美也填不满,多少的关注似乎都不够。这样的人,心理学上常常称为病态的自恋者。
一般人说到自恋这个词都含有贬义,然而我们现在会区分开来说,自恋有两种,一种叫健康的自恋,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自我认定,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是有资格的,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并认为这是不证自明的,不管别人评价如何。这样的人首先对自己有一种基本的信任,认为自己就是值得喜欢的,即使有人批评我,也肯定是关心爱护我。而病态的自恋,则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证明。而对于批评、失败以及责骂会有过度反应,因为原始的无所不能感遭受挫折无法实现而暴怒。
我们来看看自恋的形成过程,在一个人很小的时候,从出生开始,需要持续不断的关注,这是求生的本能,最初,婴儿需要将自己夸大成无所不能的,或者把父母夸大成无所不能的,然后从父母眼中看到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婴儿刚出生时全能感和把父母想象得无比强大的心态对他来讲是正常的,这是每个人心理发育的起始点。如果父母给予的态度是刚刚好的——在60%以上的时候是能看到婴儿的需求的,能给予理解和满足,但也会给婴儿一些挫折,但这个挫折不那么剧烈。这会让婴儿慢慢从唯一性和无所不能感中走向现实,认识到自己并非世界的唯一,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父母也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强大,于是他会变得越来越能够面对真实的世界,在承认自己和父母并非全能的基础上建立起现实的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这就是健康的自恋。
如果父母的态度不是刚刚好的,而是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忽略的、嘲笑的、羞辱的甚至是攻击的,那么婴儿内心对关注和爱的需求会一直处在未满足的状态,而且不会被导向现实。对爱的极度需要和渴求会贯穿于他的整个生活,直到成年时后整个心态仍然停留在婴儿时期的那种状态中,也就是说,他的自恋没有经过现实化的发展而达到健康的状态。这样心理状态会为了得到关注和赞美,无意识的用尽各种办法,比如夸大自己的成就,在公共场合夸张的展示自己,或者迎合世俗对于成功的定义,极力的追求权利和财富,潜意识中认为,有了地位和财富,就有了爱。这样的人,会不停的寻求看见,不停的寻求赞美,靠外界的评价建构一个虚假的自我。他们内心的呐喊是你要看见我、看见我、看见我,你要关注我、关注我、关注我。因为小时候没有被看见,长大了,便想要千千万万的人看见。这种感觉也像是一根弹簧,超长的弹射往往意味曾经被强烈的压力压制,过度的追求成功与认可反而恰恰证明内心极度的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被爱的,而越不相信,越去寻求证明,
然而,完全健康的自恋与极度病态的自恋是两个极端,更多的人是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或者稍微更偏近健康的一端或病态的一端。我们都可以以此对照自己,反省一下自恋在哪个纬度。我自己经常干这样的事情,在很多时候,被学员或者来访者夸奖年轻有为时,我会笑笑说,因为我受得创伤多,得到的关注和爱太少,所以我需要把自己弄得貌似很优秀,以便来更多的证明自己。
病态的自恋,很多时候,确实会得到现实的好处,比如,地位和财富,然而,更多的时候,外面有多少风光,恰恰对应着内在有多少孤独,就像有光的地方,越高大的物体,后面有更深长的阴影。
愿有足够的温暖,照到这些华丽丽的孤独,虽然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
那些华丽丽的孤独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16 09:28:04 来源:525心理网 评论:0
相关热词搜索:华丽
上一篇:婚姻心理咨询:婚后的几年里,和丈夫的话题越来越少
下一篇:学会正确地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