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样品检测黄曲霉毒素B1,均呈阴性(出现两条红线),证明全部符合国标限量标准
▲1号样品浸泡后表面有油状物漂浮,证明检出石蜡
▲9个大米样品送检
你买的新米可能被石蜡抛光!9份新米样品3份检出石蜡
法制晚报讯(记者吴洁) “这些都是今年的东北新米,蒸饭熬粥都很香。”小贩热情地介绍。又到了新米上市的时节,但市场上出售的“新米”都是真正今年种植生产的新米呢,还是网传的陈米抛光的新米呢?
《法制晚报》记者在小摊上购买了7份东北“新米”,连同检测人员自家食用的两份“新米”,一起进行专业检测。检测结果显示,3份样品检出石蜡,说明可能是石蜡抛光的陈米。9个样品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证明样品大米均未腐败变质。
专家告诉《法制晚报》记者,液体石蜡来源石油分馏产物,对人体肠胃有刺激作用,长期大量食用石蜡米会导致腹部不适,加重了对人体健康危害。
市场发现小贩出售东北新米价格3至5元
入冬以来,卖冬储白菜、柿子、萝卜的多起来。记者发现,在一些街头和市场,不少人商贩开始推销东北新米。
一位在农贸市场看大米的大妈告诉记者,“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家里都会买新米吃,有时候在超市买,有时候在市场买。一般都是听街坊邻居念叨哪买的米好吃,也去买点尝尝。先少买点,好吃再多买。平时买米可能买个5斤10斤的,碰上好吃的新米,一次可能买个50斤100斤的,让孩子们都带回去尝尝。”
说起如何辨别,这位大妈表示,“也就是看看整齐不整齐,闻闻有没有米香,但也经常买的不对付。有时候闻着挺香,蒸出饭来并不好吃。”
说起新米,卖米小贩指着摊开的七八个米袋子说,“这些全是东北新米,最好的5块多一斤,便宜的3块。”对于会不会有陈米冒充新米卖的问题,小贩说不会,“咱家的保证是新米”。
记者发现,网上也有不少卖新米的店铺,店主多自称农民,晒出自家种植稻米的照片和视频,有人甚至晒出身份证以证诚信。新米价格多在每斤5元以上,10斤起售,发货周期都比较长,有些甚至超过一个月,店家解释,“自家加工量有限,从种植加工到物流,每斤低于5元的不可能是新米,谁会做赔本的买卖?”
那小贩卖的散米真的都是新米吗,记者购买样品送检。
实验步骤
样品来源:共9份样品,7份是记者从4个小摊购买的样品,还是两份检测工作人员自家购买的正食用的“新米”
检测项目:大米中石蜡、黄曲霉毒素B1检测
检测单位:北京智云达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检测为快速检测方法,属于初筛,只对样品负责,检测结果不具备法律效力)
检测试剂:石蜡快速检测试剂、黄曲霉毒素B1胶体金速测卡
结果判定:大米中不允许检出石蜡。根据GB 2761-2011对粮油中黄曲霉毒素B1限量的规定:稻谷、糙米、大米≤10μg/kg
检测过程
石蜡检测
样品处理:取大米样品,放入样品杯,达到一半体积即可,加入70℃以上的热水至样品杯近满处,用洁净牙签轻轻搅动30秒以上,静置片刻使溶液温度降低到50℃以下(固体石蜡的熔点为50℃~ 65℃)。
如果样品中掺有石蜡,液面上会出现细微的油珠,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液体石蜡的油珠聚集加大,固体石蜡的油珠会结成白色片状物浮于液面上。
检测结果显示:9个样品中其中1号、4号、7号样品中检测出石蜡。
黄曲霉毒素B1检测
将检测卡平放,用移液器或滴管吸取待检样品溶液,加入3滴于加样孔中,加样后开始计时;在5~8分钟读取结果。阳性:位置C显示出条带,位置T无条带,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高于限量。样品处理:大米样品粉碎5~10g,称2g置于5ml离心管中,加入2ml快速检测提取试剂,盖紧管塞,摇动5分钟,静置3分钟,吸取上层清液,放入离心机离心1分钟。吸取上清液检测。
判定:位置C显示出条带,位置T同时出现条带,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低于限量。检测卡中出现两条杠说明样品符合国家限量标准,即符合GB2761-2011对粮油中黄曲霉毒素B1限量的规定:稻谷、糙米、大米≤10μg/kg
检测结果显示:1-9号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