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阳网承办的健康网上交流平台。
首页 > 健康快讯 > 正文

宝宝“内热”清 自然少生病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09 09:01:06   来源:   评论:0

菊花、板蓝根、双黄连、清热解毒口服液等“清热”药是不能清除积食内热的,并且这类药多性味苦寒,经常服用会影响脾胃功能,大家应注意。

  “内热”也就是俗话说的“上火了”、“内火大”。宝宝脾胃虚弱,如果吃多了,胃不能腐熟食物,停滞于内,易郁而化热,因此又称为“火热内生”。

  大部分宝宝在感冒前,多已有积食的表现。一般先是吃得太多、太饱,或吃了生冷不易消化东西,导致食欲不振、呕吐、大便干结或腹泻。而后出现夜间睡眠不好、哭闹不安、腹部、手脚心发热、嘴唇红、口臭、舌红、舌苔白厚或黄厚、眼屎多等食积内热之象。中医五行理论认为土能生金,脾胃属土,肺属金,脾失运化,胃不腐熟,脾胃失调,土不生金,肺气不能很好地发挥卫外固摄的作用,此时受凉、受风,病邪容易乘虚而入,诱发感冒。因此,中医有句话叫“没有内热,不生外感”。

  现在我们知道了,内热由积食化生,积食消除了,内热自然也就消除,内热消除了,自然少生病。保和丸能消积和胃,对消食积初起效果较好。如果积食明显,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呕吐、大便干,可用四磨汤口服液顺气降逆,消积止痛。如果宝宝有腹部、手脚心热,口臭,眼屎多,舌红,舌苔黄厚,此时说明“内热”已生,此时最好求助于中医了,开点小中药调理一下,或许就避免一次感冒。薏苡仁可祛湿清热健脾,药食同源,平常熬粥时放些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再提醒大家,像菊花、板蓝根、双黄连、清热解毒口服液等“清热”药是不能清除积食内热的,并且这类药多性味苦寒,经常服用会影响脾胃功能,大家应注意。

相关热词搜索:内热 自然 宝宝

上一篇:有乙肝抗体,为什么还会被传染?
下一篇:头昏脑涨,要考虑慢性脑缺血!

南阳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