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活动后胸闷、胸痛一定要鉴别,排除冠心病。当疼痛越来越紧、频率越来越高,比如原先是一周发两次,现在是一天发两次;原本活动后才会出现疼痛,现在不活动也会出现疼痛感,就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从稳定变为不稳定的状态,这是心梗前的一个征兆。”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庄少伟教授向凤凰健康介绍了心梗的征兆。好多人会忽略心梗的征兆,从而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网络图片
究竟该如何预防诊断治疗冠心病?一旦确定为心梗,该如何做好急救措施?心梗后是否可以完全恢复?如何预防心梗?相信庄医生今天的分享会带我们找到答案。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发作诱因
庄医生告诉我们:心梗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形式,它有很多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龄、男性抽烟、胆固醇增高等等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是形成冠心病的基础,从而导致血管逐渐狭窄,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心绞痛甚至心梗。患有这些疾病的人是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因此,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预防措施,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每年要做针对心脏的体检,体检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评估危险程度,尽早规范治疗,从而规避心梗的风险。
除此之外, 庄医生还特别提醒大家: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熬夜、极度疲劳等外因刺激,即使血管狭窄不是很严重,同样会造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而这些就是心梗的诱因。
年轻人心梗尤其容易以猝死为首发症状,因为血管狭窄相对轻时间短,狭窄以远的侧枝循环少,一旦心梗猝死发生率高。
冠心病的诊断是人为制定的:
一般来说,血管堵塞50%以上我们称为冠心病,50%以下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是医生根据造影结果目测来诊断的,发病机理大同小异,只不过狭窄程度高了我们就称之为冠心病了
一部分人虽然血管没有明显狭窄照样会发生心梗及猝死,比如血管痉挛,往往发生在造影看似血管正常可能有及轻微斑块的基础上,在诱因的作用下,也会心梗发生猝死。
另外,庄医生提醒大家,“如果心前区的疼痛持续到一刻钟以上,没有得到缓解就可以诊断为心梗了。”
冠状动脉粥样造影是诊断冠心病金标准
庄医生表示,除了典型的胸痛胸闷症状,检查及判断冠心病的办法有很多,如:心电图、活动平板、冠脉Cta,同时要注意检查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胆固醇、心脏彩超等。
庄医生说,虽然检查办法很多,但是金标准只有冠状动脉粥样造影,当然近年来血管内超声及OCT的出现,对于冠脉造影不明确的少数情况可以起到弥补的作用。
极简化生活对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
“冠心病预防是第一,没病要预防,有病要早诊断早治疗。”庄医生指出了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性。他提倡生活极简化。
“生活极简化,是指少吃,吃的越清淡越好,油盐糖要少吃,不要有饱腹感,七分饱足以。”除此之外, 他还表示:“要养成运动的习惯,保证每周4-5次的有氧运动。依据年龄及体能,年轻人建议每天至少走8000-10000步,老年人、患病及体弱的人群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适当加减,可以分几次运动,每次短一点时间,同样可达到目标, 对于已有危险因素的人群甚至已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还要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要把血脂、血糖、血压及心率等指标控制到靶目标值。”
而预防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养成每年体检的习惯,如果已经出现心绞痛、心前区疼痛的症状,一定要尽早找专科医生看诊,从而避免心梗等灾难的发生。
如何做好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
第一,呼救,立即拨打120,尽快到最近的能够做心脏介入的医院就诊,血管开通越早心肌坏死的越少,以后生活质量越高。
第二,如果身边有阿司匹林立即服用阿司匹林300mg,如果有氯吡格雷同时服用600mg。庄医生提醒大家,如果血压偏低最好不要用硝酸甘油!血压正常者,一般硝酸甘油每间隔5分钟舌下含服1片,不超过3片,注意血压的情况。
心梗发作后的恢复情况如何?庄医生向凤凰健康介绍到,“对于大血管闭塞,如果3小时内开通血管,心功能恢复的可能会比较好,但超过12小时甚至24小时才到医院的患者,心功能就会明显下降,常出现慢性心衰的症状,以后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对于心梗后的患者,庄主任建议:“在专家的指导下,清淡少量进食、适当有氧运动、规范用药、同时做好心理上的疏导,从而帮助病人恢复到正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最后,庄主任指出: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关键!不抽烟,少饮酒不饮酒;养成运动的习惯,心态平和、不要熬夜;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发现问题及早控制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有胸痛去医院,不要延误甚至抗拒诊疗,明确诊断后要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保证带病长寿。
专家介绍: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庄少伟
庄少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留学德国、美国。1994年获得北大医学部硕士学位,2011年获得同济大学博士学位,曾学习及就职于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慕尼黑大学医院,汉堡圣乔治医院,美国Cleveland Clinic等国内外知名心脏中心。
自1991年起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溶栓、绿色通道、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及起搏电生理诊疗,平均每年完成各类介入诊疗近千例,无致残致死等严重并发症;在心脏复杂冠脉病变介入及疑难危重病例个体化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为国家卫计委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导师,上海市专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医师考官。现任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预防与康复学会上海分联盟副主任委员,《中华高血压杂志》审稿,中华影像学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医学会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会员,上海市心血管介入学组成员,曾任美国心脏病协会会员,中国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上海分会青年委员,作为国内多家国际性大会主席团成员多次应邀主持主持及发言。发表中英文论著及摘要60余篇,曾以第一作者在顶级心血管专业杂志《circulation》发表论著,参与编写和翻译专著8部,参与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国家及上海市课题9项,2013年荣获上海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世博会开幕式及双边会谈担任胡锦涛现场保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