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感到很诧异,运动员应该是身强体壮的一群人,却频繁“中招”,难道运动员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运动与免疫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感染新冠病毒会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造成冲击吗?本期网易健康《健康关注》栏目一文带你了解真相。
新冠病毒人人易感,并非运动员更易感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人类对它没有免疫力。此前《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几乎人人易感。也就是说,无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普通人还是运动员都对病毒没有免疫识别,都容易被感染。在没有任何参照系统和数据的支撑下,“运动员更易感染新冠病毒”的说法是片面的。
心理上的“晕轮效应”在作怪
可是,人们为何会感觉运动员比普通人更易感染病毒?这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它主要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这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错觉。
运动员做为明星,比普通人更受关注,因而在主观上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觉得运动员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不过,确实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增加运动员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高强度运动会造成免疫抑制
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可以使人体免疫系统的各项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尤以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反应最为明显,这使得机体在大强度训练期间、比赛期间以及运动结束后的几天内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有学者将这段免疫低下期称为“开窗期”。
“开窗期”理论认为,受一次性急性运动的影响,免疫低下期可持续3-7小时不等。在此期间,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极易入侵人体并极易获得“插足”的机会,人体表现为对疾病的易感率升高,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会增加。
有数据显示,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123例运动员发病人次中有37例是上呼吸道感染,2010年南非世界杯中,上呼吸道感染人次占总发病人次的40%。
“开窗期”理论不仅解释了为何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这种呼吸道疾病,还解答了部分网友的疑惑。
当然,除了免疫力被“人为抑制”之外,运动员们的工作、生活环境等也为新冠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对封闭的空间是病毒传播的温床
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运动员们长期处于更衣室、会议室、酒店房间等密闭空间,通常几十人吃住在一起,这就很容易出现聚集性传染现象。另外,在比赛过程中球员之间贴身对抗,球员的汗水难免会互相挥洒到对方身上,这些都增加了感染病毒的风险。
意大利临床微生物学、病毒学专家Maria Rita Gismond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运动员们在更衣室那样的地方互相接触,会使得咳嗽或喷嚏飞沫在空气及周遭环境中持续存在。因此,被感染但无症状的人就很容易成为传染源。”
我们前面提到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免疫力低下,更易感染病毒,可并不意味着强身健体是个“骗局”,适度的运动是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的。
定期适度的运动能增强免疫力
正所谓过犹不及,对于运动而言,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有研究表明,适度和持续的运动能使人们免受疾病的侵袭。在适度的运动中,免疫系统存在着一系列生理变化,免疫细胞在身体内循环得更快,并能更好地杀死细菌和病毒。
运动结束后,免疫系统通常在几个小时内恢复正常,但持续的、有规律的锻炼会使免疫系统增强得更持久一些。
人生必备的三件事情——吃饭、睡觉、运动,要想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除了要适度运动之外,还应该好好吃饭,营养均衡,而且专家强调过,疫情期间不要节食,不要减重。再者,经常熬夜也容易引起免疫功能失调,所以,千万不要再“敷最贵的面膜熬最深的夜”。
感染新冠病毒是否会有“后遗症”,会不会影响球员的职业生涯?这也是很多球迷关心的话题之一。
轻症不会影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
新冠肺炎的临床分型有轻症、普通型、重症、危重症四类,感染新冠病毒是否会对球员产生“后遗症”,要看症状轻重。目前,很多医学专家表示一般轻症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基本可以完全康复,不会留下后遗症。
可怕的是,如果轻症患者没有得到妥善救治,转为重症的话,一旦肺部发生严重感染,甚至产生“大白肺”等情况,对肺部就是不可逆的损伤,运动员们的职业生涯真的会遭遇毁灭性打击。
所幸的是,现阶段已确诊的体坛运动员中,几乎都是轻症或无症状患者。因此尽管病毒猛烈,我们也无须为心爱的运动员过分恐慌,相信他们都能顺利渡过这次难关,重返赛场!